科技教育

科学衔接,助力入学

09-26来源:中廉在线

近年来,“幼小衔接”备受关注,良好的幼小衔接举措有利于学前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利于提高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利于学前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个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向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由此可见,幼小衔接要从幼儿入园就开始着手,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幼小衔接内容。

要做好幼小衔接,就要了解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差异主要有:学习环境的不同、生活制度的不同、师生关系的变化、儿童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一样。具相关调查发现,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厌学,不适应课堂教学,上课坐不住,频繁上厕所;不知道如何利于好课间休息时间;对完成作业的不适应,写作业拖沓,需要家长督促完成,记不住作业;不适应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表现在听、说、读、写困难;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总是丢三落四。

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心理准备

(一)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可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例如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做好前期调查,让孩子描述并绘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学是怎样的,让家长做好文字记录。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可通过讲故事给孩子传递小学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对小学充满向往之情。

(二)提前适应小学环境并体验小学生活

带孩子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教学楼、办公室、教室、操场、厕所。让孩子体验小学生活,让孩子参与升旗仪式、带孩子去一年级听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或者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并体验小学生活。例如可以开展的教育活动有:小学见闻大家说、竞选班干部、绘画上小学的路线、安全问题我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等等。让孩子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便于营造良好的入学心理环境。

二、能力的准备

(一)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教师可通过活动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开展教育活动《我的长处》,让每个孩子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学会如何扬长避短。让孩子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便于幼儿增加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孩子熟悉一日活动的流程,自然的做好各环节的衔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收拾物品、自己规划时间、自己做好个人卫生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携手才行。在家的时候,家长要让幼儿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教师可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尽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例如开展整理书包、整理床铺、穿脱外套和鞋袜等比赛。让孩子了解一分钟能干什么,并做好课间10分钟的规划。

(三)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对于规则的制定要让幼儿参与,并和孩子一起讨论遵守与违反的奖惩,教师要根据幼儿所提的建议严格执行奖惩。

对于任务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让孩子明白什么叫任务,并且记住任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听觉记忆能力。例如《传话活动》。教师可通过值日生的安排、签到表、照顾动植物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在平常通知事情时,可减少班级群的利用。教师可直接给孩子讲,让孩子回去告诉家长要做的事。例如收集区域材料、购买学习用品、画画、手工、计算、讲故事等学习任务。在幼儿完成任务后,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们坚持,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毅力,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教师要正确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当孩子发生冲突时,教师要按照这六个步骤:1.冷静的接近儿童阻止任何可能伤害性的行为2.认可并理解幼儿的情感3.收集与冲突问题问题相关的信息4.重述并解析引发冲突的问题5.和冲突双方儿童共同寻找解决冲突方法并共同选择一个办法6.做好准备给予问题解决的后续支持。

其次,要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提供丰富的交往机会,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与人交往。

最后,要交给孩子交往的技能,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我能加入你的游戏吗?我很喜欢你的玩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可以用我的玩具和你交换玩吗?

(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教师和家长可根据幼儿的爱好,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的培养可分为听觉和视觉。首先是听觉的培养。例如《听觉计数:青蛙跳水》就是让孩子听小青蛙跳水的声音判断有几只小青蛙。训练的是孩子的听觉集中稳定能力。《耳聪手快》让孩子听到目标图形后要快速找出。训练的是孩子的听觉反应速度。《听声音排序》,让孩子听到动物的声音进行排序。训练的是孩子的听觉记忆功能。其次是视觉训练的培养。例如《线条颜色追踪》让孩子把线条上的颜色按顺序读出来,训练的是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数字捉迷藏》让孩子在众多的数字中找到某一位数,训练的是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

(六)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1.带孩子亲近自然,调动不同感官进行体验。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让孩子明白提问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激发他不断提问的兴趣和热情。并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给孩子提供资源,支持孩子的探究。例如科学材料,让孩子亲手操作观察一些实验的现象,从具体的结果中得到结论。例如有趣的磁铁、蜡烛吸水等。

(七)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可以投放拼音挂图,让孩子感知拼音的音调。还可以投入讲故事的音频,让孩子锻炼听的能力。投入石头、小黑板、水、颜料、沙子、树枝、粉笔、小麦等材料,让幼儿学会写简单的汉字。提供手偶,让孩子表演故事内容。

2.要开展适宜的阅读教学,开展讲故事比赛。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尽可能的多认识汉字。

3.可在阅读区开展好书分享活动,让孩子说出并画出推荐的理由。

4.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读写与握笔姿势。

5.要让孩子认识学习用具的用途及修补图书的能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

(八)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孩子学会分类。分类可以让孩子建立物品之间逻辑的初步概念,是数学启蒙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例如颜色和形状分类、大与小物体的分类、玩具的分类、物品属性的分类。

2.数数与数感的培养。孩子数数时要把数字和具体物品数量对应起来,比如1个水果、2个水果。让孩子理解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3.利于实物进行运算的启蒙。例如同伴间的物品比较。比如自己有6块积木,小伙伴有9块积木。谁的积木多,谁的积木少。多几块,少几块。可以在班级开设超市,让孩子拿着钱去超市买东西。在使用零钱的过程中,孩子会习得加减运算的法则,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让孩子描述空间关系。可以提问某个物品在哪里,让孩子描述物品与空间的方位关系。

5.让孩子发现规律。比如可以把苹果和香蕉按照特定的规律摆放,让孩子找出其中的规律。接着让孩子按照规律继续摆放剩余的水果。

(九)自我保护能力

可通过游戏故事、情景表演、主题活动、安全演练、教育活动、离园前一分钟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三、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学习的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

3.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靠某一方面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文件,需要教育部门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幼儿园老师和小学教师间相互沟通,建立科研平台。幼儿园也要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培训。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并善于反思:要提升自己专业的能力:要去走访已经进入小学的孩子:要了解当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实施教育措施:才能科学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中心幼儿园 许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