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浅谈共同富裕的发展和实现

05-27来源:中廉在线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的报告中明确表明“广大农民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鼓励全国大多数农民联合起来,抵御灾荒,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在中国建国的初期,百废待兴,人们生活于极度的贫困中,在当时国家既要快搞生产建设,又要维持经济社会相对稳定,尽可能改善全国人民的基本温饱条件的社会需求中,以平均主义为主要分配方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应运而生,生产统一安排、产品统一分配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常态。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源的不断丰富,计划经济制度在中国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作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市场经济渐渐地占了中国经济制度的主导地位。为克服战胜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因财富不当聚集等因素给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的风险挑战,消除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潜在的失衡隐患,邓小平同志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推动平均分配过渡到合理分配,提倡先富带动后富,保障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等。自此,共同富裕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变化的历史进程,是国家稳定和发展民生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那么,为把握好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向着这个目标稳步迈进,我们应当怎么做?

一是识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我们要全面认识资本的实质、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从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行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发展的规律,在宏观调控上把控方向、及时革除弊病,又要继续简政放权,微观处交给市场去解决,充分发挥资本活跃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等消极作用;

二是稳就业。就业为民生之本,一方面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吸取中外经济发展教训,夯实市场基础,拓宽就业渠道,壮大实体经济,创新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提升教育质量,加强经济投入、师资建设,丰富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三是强保障。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另一方面要增强国内外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大能源勘查开采力度,催化有关技术开发,夯实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生产基础,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四是兜底线。深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制度建设。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切实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等。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建设符合当下社会条件的福利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防化风险。我国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切实保卫了国家利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国家重大风险防范机制相对稳定且运作有序。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依旧存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新生问题影响仍在持续。对此,我们要充分压实责任,压实地方党政同责,负责属地维稳和化解风险;要压实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责任,严格按照自身职责推动风险化解;要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制定可行的风险化解方案等。另外,要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强化监管队伍建设,补齐监管短板,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这需要我们各行各业全体人民踔厉奋发,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奋进细致的姿态完成每一项工作,为每一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之路上走得更加开阔和深远。(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委台港澳办 戴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