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减负成效落到基层干部心坎上
02-08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委组织部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定期研究分析,拿出具体措施,“一把手”亲自部署推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善于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和呼声,紧盯基层干部的“累点”“痛点”“槽点”,真减负、减真负,把基层干部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减负成效真正落到基层干部心坎上。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必须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滋养心灵,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注重源头治理,既针对突出问题治标,又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实现基层减负治标与治本双向奔赴。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筑魂,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总开关”,把对党忠诚的政治基因真正融入血脉、浸入灵魂,深刻认识基层减负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由表及里为基层减负。要学懂弄通做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发展观,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切实把“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想清楚、弄明白、做到位,用脚步丈量基层广袤大地,用汗水解决干部急难愁盼。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既是干事创业“领头雁”,也是作风建设“晴雨表”,以上率下、左右协同、上下联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扎扎实实、真真切切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难题,就能使工作往下推、责任向下卸。要强化主责、主业、主角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伸只脚到群众中去”,在“减什么、为何减、怎么减、谁来减”等方面征求基层意见,听实话、察实情、收实效,以调研之“矢”射减负之“的”,提升基层减负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以解决基层干部所急所忧所盼为“目标项”,算好“精简账”“核减量”,注重把握规律性、操作性,善于打破“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当“留声机”“二传手”,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把减负落到基层干部心坎上。
打蛇打七寸,减负掐要害。现在,基层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根源,就是一些上级机关干部知识老化、理念滞后,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糙,系统思考、深度分析的能力不足。要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实效性、科学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防止多头检查、扎堆检查、重复检查,多看具体事、多听群众说,留意“后院”和“角落”,广泛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问题,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坚持把法规制度作为推进基层减负的标准、处理问题的依据,既防止层层加码、无限拔高的做法,又杜绝标准不高、将就迁就的行为,力求做到变“压力层层传导”为“工作层层落实”,坚决把繁文缛节减下去、把质量效果提上来,保证减负成效让基层干部可感知、可触摸、可体会。
国家大事,唯赏与罚。为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而是要为担当者撑腰壮胆,给敢闯敢试者减压兜底,让失职懈怠者下岗下课。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建立健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具体办法,减少过于细碎繁琐的规定和程序,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提供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基层干部真正感受到组织关心关怀关爱,从而安心扎根基层,自觉奉献基层,保持心劲十足、心轻气爽、主动作为、大胆实践。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评判标准和评判方式,不断推动基层减负由重部署向重落实转变、由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由重痕迹向重实绩转变,不仅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更要握紧严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戒尺”,让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减负后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面貌。
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始终不能松。只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极端负责的干事姿态,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才能有效提振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建功基层的精气神,激发风雨无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磅礴力量,让基层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花在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单晓东)